👉 项目官网:https://www.python-office.com/ 👈
👉 本开源项目的交流群 👈
大家好,这里是程序员晚枫。
部门又走了2位专业能力很强的同事。9月离职了1位,10月离职了1位,理由基本一致:怕在这里待废了。
两位试用期都待不下去就离职的同事,都有相同的特点:学历超好,北上广深的大厂干过,专业能力很强但是没去过国企,想来新能源行业发挥能力,结果碰了一鼻子灰。
之前我也写过之前研发部门的文化:我在30 岁放弃程序员,改行法务,背后有 3 个隐情,主打一个劣币驱逐良币。
每位同事走的时候都叫我去吃了一顿,听到他们的对这里公司文化的吐槽,我只能苦笑一句:最起码这个部门的领导还懂法律。😊

造成这种氛围的原因,我今年因为接触的部门更多了,有了更深的体会:公司里并不是所有部门都这样。
- 有这种劣币驱逐良币文化的部门,往往是一些新兴的方向,例如我之前在的智驾部门、现在的数据合规部门。
- 这些方向的领导也都是公司的老人,对这些新兴方向几乎没有认知,没能力判断员工的能力好坏。
- 再加上地域偏僻问题,也招不到真正有能力做这些新兴方向的人。
- 所以这些新兴部门的大多数人,对于自己出去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这件事,从上到下都心知肚明。
- 因为大家的恐惧是一致的,所以从上到下都很默契的不谈专业问题,努力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互相计较,显得自己没有偷懒,比如:PPT的字体大小、如何迎合领导喜好制定工作目标、在所有任务里争抢功劳、或干脆通过没有目的的加班表现自己。
- 所以,如果这时候来了一位真正专业的人才,在这种环境里会感觉自己成为了另类:真正的专业问题,这里没人关心。专业的人才也无法理解这里的人评价好坏的标准是什么,甚至刚开始还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专业能力出了问题!
- 但毕竟能力强的人不可能比我更傻,所以他们也会迅速明白这里在发生什么。最后就只有2种选择:要么醒悟了发现此地不宜久留,要么加入劣币在无意义的斗争都消耗自己。
现实中也如上所述,我在这里认识的让我欣赏的人,大多数都选择了离职,并且他们离职的时候,也会和我和上面产生一样的感悟,回到了适合他们的工作环境。
但我觉得劣币和良币都没错,每个人都找到让自己舒服的状态了。
这种氛围不是靠个人能打破的,毕竟电影里都说过无数次了:好人只能赢得名声,坏人才能赢得一切。
当然,我也希望正直、专业的人,不要轻易抛弃自己的价值观,毕竟人一生的成就高低不在于短短几年的岗位和收入,而在于你面临一次次的人生决策时,你选了走哪条路。
打破了体检记录
今年是我工作的第6年,来法务部的第1年,今年参加公司组织的体检,:发现了轻微的肾结晶(再严重就成肾结石了)。
终结了我工作以来,每年体检都是完全健康的记录。
首先排除工作原因,虽然上面的吐槽很多,但我早已选择了加入劣币。所以来法务这一年基本没有加班和工作压力。
我只是不想继续在研发去侮辱我喜欢的事情:敲代码。去其它部门和劣币们同流合污,我没有任何心理负担,我现在每天上班甚至有一种看戏的快感。并且这种公司里的文字工作,比起自媒体商单里的甲方要求来说,简直是不用动脑子。毕竟自媒体搞砸了会影响我的饭碗,而这里的工资已经低到我完全无法care了。。。
我开始怀疑肾结晶是不是年龄大了的原因?好吧,我承认我开始有年龄焦虑了。
虽然从毕业开始就一直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,再加上我每天的工作强度是普通人的2-3倍:上班8小时、下班8小时、熬夜是常态。昨晚又赶2条广告搞到3点。

但人太贪心了,我每年的目标清单都会增加,并且设置的越来越高。所以让我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。
也许等我40岁回忆起现在30岁的我在担心自己是不是太老了,就像我现在回忆我在24岁研究生毕业那年也觉得自己年龄太大了一样,一阵苦笑吧。
行,我的生活其实乐观更多,强行挤几句烦恼来也挺别扭。就啰嗦这么多,今晚还有个华为的广告要制作,明天还要早起去成都。
再次推荐一次,大家一定要勇敢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,我就是每天都累并快乐着。精神收获充实的同时,物质收获也少不了,毕竟干自己喜欢的事情,才是你的天赋所在。
大家晚安,下个月我争取多写几篇日常。
关于作者
我是程序员晚枫,985硕士,Python中国讲师,全网粉丝40w+,专注自动化办公6年!
我的课程实用性强,操作简单,轻松上手。这4套课一定能让你学有所得!
B站视频教程:官网发布:python-office库 | 专为Python自动化办公而生,一行代码提高办公效率 | 哪里不会点哪里,再也不用学习Python编程
Python中国大会:非程序员如何学习和使用 Python-程序员晚枫-科技博主&开源作者
快来加入我们,一起用Python改变工作方式吧!
另外,大家去给小明的小红书👇账号点点赞吧~!我不想努力了,想吃软饭了。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