👉 项目官网:https://www.python-office.com/ 👈
👉 本开源项目的交流群 👈

降薪不可怕,可怕的是连希望都被夺走。以下内容来自一位朋友的口述。
我是真没想到,自己会成为一个“逃回北上广”的典型案例。
去年这个时候,我还在上海某大厂拿着月薪3万3,虽然天天加班,但看着银行卡余额和清晰的晋升路径,觉得辛苦也值了。
直到有一天,刷朋友圈看到在重庆的朋友周末在南山喝茶、在洪崖洞看夜景,再看看自己凌晨两点的办公室——“回重庆躺平”的念头像野草一样疯长。
经过“充分调研”(其实就是刷了几天小红书),我确信重庆房价低、生活成本低、压力小,毅然辞掉工作,入职重庆某国企,月薪1万3。
结果呢?我在试用期还没结束就提了离职,头也不回地逃回了上海。

降薪不减工作量,性价比陷阱
来之前,我想得很美:工资砍半,工作量总该对半砍吧?
现实给我上了一课。
在重庆,我拿着不到原来一半的工资,干的活一点没少,加班一点没少。唯一的区别是:在上海加班有加班费,在重庆加班是“奉献”。
更魔幻的是工作节奏——白天开会,晚上干活。下午5点领导召集开会,一开就是三小时,散会后轻描淡写一句:“今天讨论的内容明天早上我要看到。”
我忍不住问同事:“这不就是变相加班吗?”
同事拍拍我:“在重庆,这叫‘工作态度’。”
压抑的氛围,让人窒息的工作方式

如果说工作量还能忍,那工作氛围真的让我每天都在怀疑人生。
在重庆职场,最值钱的是“听话”,最不值钱的是“专业”。
我的上海领导说:“我要的是结果。”
我的重庆领导说:“我要的是过程。”
一个方案在上海,讨论焦点是:“这个方案能达到什么目标?投入产出比如何?”
同样的方案在重庆,讨论焦点是:“这个流程符合规定吗?有没有先例?”
最让我绝望的是那场会议。
我花了一周时间做的市场分析报告,数据详实、逻辑清晰。领导看了半天,问了一句:“这个配色不太好看,能不能把图表换成红配绿?喜庆。”
那一刻,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劣币驱逐良币。
在这个环境里,认真做事的人被嘲笑,会拍马屁的人升得快。你提出优化流程,有人说你“瞎折腾”;你指出问题,有人说你“负能量”。
我为什么在试用期就逃离
离职时,HR找我谈话,问我为什么走。
我说:“怕在这里待废了。”
在重庆这两个月,我感觉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化。学不到新东西,接触不到前沿技术,每天都在重复毫无意义的劳动。
我才30岁,不想这么早就开始养老。
更可怕的是,我开始习惯这种节奏——习惯不思考,习惯听话,习惯混日子。某天照镜子,我突然惊醒:这特么不是我啊!
躺平不可怕,可怕的是在25岁就死了,75岁才埋。
给想回重庆的一线打工人几句实话

如果你正在考虑回重庆“躺平”,听我一句劝:
第一,重庆不适合还想做事的人。
如果你已经财务自由,或者对事业毫无追求,重庆很适合。但如果你还想学点东西、做点事情,这里的环境会让你窒息。
第二,降薪不是最痛的,落差才是。
从3万3到1万3,我肉痛但能接受。最难受的是工作方式的落差——从用数据说话到用感觉说话,从追求效率到追求形式。
第三,所谓的“性价比”是个伪命题。
在上海,我月薪3万3,工作12小时。
在重庆,我月薪1万3,工作12小时。
时薪从275元降到108元,这就是真相。
逃回上海后,我悟了
现在我已经回到上海,回到了996的生活。
但这次,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——我不是在躺平和内卷中二选一,而是在为自己积累选择的权利。
也许有一天,我攒够了钱,还是会回重庆。但那时候,我不是去“躺平”,而是去“生活”。这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:
躺平是被动接受,生活是主动选择。
所以,如果你是一线打工人,还想保持竞争力——
别来重庆,这里的水土,不养雄心。
(当然,如果你就是冲着养老来的,当我没说)
PS:我知道这篇文章会得罪很多重庆的朋友,但这是我的真实经历。一个城市应该容得下不同的声音,对吧?
关于作者
我是程序员晚枫,985硕士,Python中国讲师,全网粉丝40w+,专注自动化办公6年!
我的课程实用性强,操作简单,轻松上手。这4套课一定能让你学有所得!
B站视频教程:官网发布:python-office库 | 专为Python自动化办公而生,一行代码提高办公效率 | 哪里不会点哪里,再也不用学习Python编程
Python中国大会:非程序员如何学习和使用 Python-程序员晚枫-科技博主&开源作者
快来加入我们,一起用Python改变工作方式吧!
另外,大家去给小明的小红书👇账号点点赞吧~!我不想努力了,想吃软饭了。




